这个帮派知道,就算技术再复杂,也不该成为用户的拦路虎。
所以,产品设计必须简单就成了死命令。


那些注定成为不速之客的技术,要么改头换面变得温婉可人,要么干脆打入冷宫。
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——简洁,就是王道。
或许,握着iPhone,刷新亚马逊和搜索Google的你,并没有发现它们的外观有啥变化,但其实在技术上是动了手脚的。这就是伟大的超越。丢掉花里胡哨的壳,要的是内核。
反之,如果工程师绞尽脑汁加载一堆零碎,貌似很好很强大,但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介绍给用户,还得看老主顾买不买帐,很烦人。
产品如此,网站也一样,频繁地改头换面,不是定位不准,就是心浮气躁,成不了大事。
像苹果和黑莓的制造商,都是用心良苦的代表,它们的识别度很高,一贯的设计风格,让每个批次用户的都有归属感与身份认同,体现了品牌的价值与影响力。
如今,iPhone的软件都更新到第3版了,但你的手指操作依旧自如,只不过是颜色改变和增加复制气泡的小改变而已。这个小细节说明,在成功范例之后的工作,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修修补补,类似于装修但不伤筋动骨。


类似iPhone或者iPod的生态系统已经达到了足以自我进化的程度,而应用商店的开放,也让很多用户可以DIY自己的掌中玩物。无独有偶,Gmail的用户同样可以忽略标签和文件夹的特征,自由下载附件,根本不在乎格式是HTML还是Google Docs。能够自取所需,这就是Google所倡导的互联网共产主义。
地球人都懒,不分种族与宗教,因此以不变应万变,成了制造商的实用哲学。
技术是一样的飞转,不论摩尔定律还是革命周期,但是聪明的工程师用简洁、友好的界面牢牢吸附了新老客户,无论是iPod、iPhone,Gmail还是亚马逊,都因此变得更加富有粘性。 |